《睫毛膏基础知识及配方设计思路》(上篇)
时间: 2023-11-23 22:26:05 | 作者: 彩妆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除了会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眼睛也对面部五官比例的协调有着重要影响。一双好看、灵动的双眸对人的颜值是加分的,脉脉含情、顾盼生辉、明眸善睐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口罩成为大家日常外出的标配,由此带来的口罩妆效应也使得眼妆相比面部和唇部彩妆受到更多的关注。
而在眼部彩妆产品中,睫毛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好的睫毛膏使用后,不但可以有效拉长睫毛,起到丰盈浓密的作用,还能改善睫毛卷翘度,修饰眼型比例,打造迷人双眸。
睫毛膏按照功能大体可分为三类,即浓密型、纤长型和卷翘型,这三种类型并不是排他性的,一款好的睫毛膏产品可能同时兼具两种或三种功能。
浓密型睫毛膏一般膏体粘度较低,粘性更大,上妆量较多,一次涂刷就可以上妆更多料体,有效包裹睫毛,使睫毛视觉上变粗,以此来实现丰盈的效果
纤长型睫毛膏一般含有微细纤维或具有粘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它通过纤维嫁接和粘合剂的粘性,有效拉长睫毛,以此来实现自然纤长的效果
卷翘型睫毛膏一般膏体硬度较高,可以轻松又有效承托睫毛,同时成膜性和速干性更好,以此来实现卷翘定型的效果
睫毛膏按照剂型一般可分为乳化型和油分散型两类。由于本文实在太干货、篇幅太长,本文分上下篇,下篇油分散型睫毛膏及配方设计会在7月13日发文,敬请期待~那么下面来讲讲乳化型睫毛膏吧。
乳化型一般指水包油型,它的配方是由水相、油蜡相、粉相、乳化剂、成膜剂和防腐剂等构成的。
●丙二醇具有一定的促渗性,有刺激性风险,所以也需要控制添加量或者替换成更温和的1,3-丙二醇、双丙甘醇和丁二醇;
●双丙甘醇和丁二醇具备比较好的保湿性,建议添加量在5%以内,过量添加可能会引起膏体干燥速度偏慢和影响防水成膜性。
常见的增稠有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硅酸镁铝、蒙脱土等,能够更好的起到悬浮增稠、稳定体系的作用。
油蜡相最重要的包含巴西棕榈树蜡、小烛树蜡、蜂蜡、石蜡、地蜡、微晶蜡等蜡类和氢化聚异丁烯、聚丁烯、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油类。
蜡是睫毛膏的框架,决定了内料的硬度、附着力和立体感。一般添加蜡的比例在8%~15%。不同的蜡的熔点和性质不同,复配能够达到不同的妆效。
● 巴西棕榈树蜡的熔点较高,脆性较大,粘性较小,添加比例较高时可以有效提升膏体的硬度,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卷翘定型性;
● 蜂蜡的熔点较低,脆性较小,粘性较大,添加比例较高时膏体偏软粘,以此来实现更好的丰盈浓密效果。
睫毛膏中添加的非挥发油脂有氢化聚异丁烯、聚丁烯和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如50或者100 cSt.)等。
前两种油具有一定的粘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黏附粉体和纤维,防止掉粉掉渣,同时料体更容易黏附到睫毛上,实现更好的上妆效果;
后一种硅油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涂刷性能更好,同时在料体制备的乳化过程中起到消泡剂作用。
挥发性油脂通常指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5)和更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如1.5或者2 cSt.)等,由于拥有非常良好铺展性和挥发性,可以显著改善料体的顺滑度和干燥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硅油和烷烃类油蜡的兼容性不佳,因此添加比例不宜过高,建议添加量在5%以内;
另外,挥发性硅油在高温下易损耗,在制备过程中高温时间不宜过久,建议在其他油蜡熔化混合均匀后,降温至80℃以下添加。
▲ 一般炭黑会制成小粒径的炭黑分散浆添加使用,饱和度和显色度更佳,使用感也更顺滑;氧化铁黑则更安全,同时也身兼填充粉体的作用,睫毛膏的浓密效果更好。
▲ 近年彩色睫毛膏日益流行,除了常规的黑色外,我们还能添加二氧化钛、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群青、氧化铬绿、胭脂虫红等着色剂实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呈现。
▲ 不同色粉的吸湿性和增稠性不同,我们在由黑色睫毛膏配方调整制备彩色睫毛膏中必须要格外注意色粉比例的调整。比如二氧化钛添加量较多的时候,膏体硬度会显著提升,造成不易上妆的现象。
填充粉体包括聚甲基倍半硅氧烷(PMSQ)、硅石、高岭土等,起到改善涂抹感、增加上妆量的目的。
纤维是一类特殊棒状粉体,通常长度在1~3mm,材质有锦纶、聚丙烯、纤维素等,添加在睫毛中起到嫁接睫毛,提高纤长效果的作用。
乳化剂是一类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可以大大降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界面张力,帮助分散相更稳定均匀地分散于连续相中,常见的水包油乳化剂作用机理如图6所示。
通常采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来区分乳化剂的亲水和亲油性,HLB值越高,乳化剂亲水性越好,容易形成水包油体系;HLB值越低,乳化剂亲油性越好,容易形成水包油体系。一般HLB 3~6称为W/O型(油包水型),8~18称为为O/W型(水包油型)。通常乳化配方中会添加两种以上乳化剂,HLB 值具有加和性,因而可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复配 HLB 值:
乳化剂通常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普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和pH较为不敏感,刺激性更低,又能与各类表面活性剂配伍,在眼部彩妆配方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水溶型成膜剂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拉伯胶树胶等,它们干燥后能形成一层具有粘性的薄膜,可以有效黏附粉体和纤维,减少掉粉掉渣现象,同时粘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拉长睫毛,起到自然纤长作用。
乳液型成膜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乳液成膜剂,干燥后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水薄膜,达到防晕染和抗转移的效果。
其作用机理为随着乳液中水分挥发,乳液中颗粒变形,有效成分不断碰撞、缠绕,最终在睫毛或者表明产生连续薄膜,如7所示。
常见的有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酯)类/辛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等,固含量和T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性质。
▲ T指玻璃化转化温度,是高分子链能运动的最低温度。MFT指最低成膜温度,是聚合物乳液能形成连续透明膜的最低温度。
▲ 低于MFT,乳液的水分挥发以后,聚合物粒子仍是离散状态,不能融为一体,因而乳液并不能因为水的蒸发而形成连续、均匀的涂膜;
▲ 高于MFT时,水分蒸发后,各合物粒子中的分子会渗透、扩散、变形、聚集形成连续的透明薄膜。
通常所配制的聚合物乳液,其粒子内部的组成是较均匀, MFT与Tg大体一致。一般T越高,越难成膜,最终成膜较硬,脆性更明显,睫毛定型和耐刮擦效果更好;T越低,越易成膜,最终成膜较软,韧性更佳,一般有助于睫毛的纤长效果提升,同时更加自然轻盈[1]。
常见的有聚氨酯-35、聚氨酯-11等,相比于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成膜剂更柔软、透明,干后更干爽不黏腻,但防水性和耐刮擦性欠佳。
常见的睫毛膏防腐剂有苯氧乙醇、脱氢乙酸钠等,另外还会复配乙基己基甘油、戊二醇、辛甘醇等具有助防腐作用的多元醇使用,实现更温和的广谱防腐效果。